南澳县叠石岩
名称: 南澳县叠石岩 类别: 叠石岩景区
详细介绍:

    叠石岩,处于南澳雄镇关西侧约2公里的群山环绕之中,是南澳岛高僧释仁智祖师,在清朝道光约二十五年,即公元1845年创建的佛寺。寺前西侧数百米远的山巅上,有二块巨石巍然相叠,甚为奇特。创造时是以天然石洞为佛厅,寺名便叫“叠石岩”。
叠石岩创建以来,高徒甚众,传封现在10代,僧尼超过400人,散布于潮汕各县市、港澳台、泰国、新加坡、美国等地。因此,叠石岩有“天南法乳”美名。
(山门)
    我们来到山门。上面匾额“叠石岩”,是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。这正门前右侧的千佛塔,是海岛上首座千佛塔。门联“叠石名岩天南法乳滋仁智,玉佛新寺海岛禅公重定根”,点出了古岩创建人仁智和重兴人定根两位高僧的功绩。
(大门)
    走进门内,迎面是弥勒佛,“大肚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事;慈颜常笑,笑世间可笑之人”,它启发我们,心胸开阔,自然健康。天王殿内两侧,各高3米的四大天王塑像,威风凛凛,手里的法器象征“风”、“调”、“雨”、“顺”。他们原本是古印度教中的神,被释迦牟尼安排来当门卫了。
(大雄宝殿)
    大雄宝殿是每座庵寺的佛事活动中心,也是寺庙的建筑主体。“大雄”是对佛祖的尊称,俗话说:“无事不登三宝殿”指的就是大雄宝殿,因为它有佛祖、法器、僧人这“三宝”。宝殿所供奉的,都是1米多高的汉白玉雕像,主尊是释迦牟尼,左边的叫文殊菩萨,右边的叫普贤菩萨,相当于佛祖的助手。两边塑像是十六尊者,都是释迦牟尼最早传教的学生,他们仪态各异,是历史上真实的人。请大家来跟我欣赏这大雄宝殿后的石刻;“天南法乳”,点出了叠石岩是现代南方佛教黄檗法脉发源处的地位。
(般若堂)
    这是般若(潮音读“拔井”)堂。般若,是印度语直译来的,意思是智慧。般若堂是出家人学习进修的场所,相当于教师进修学校。门联“石墟近接西天境,岩峻遥观南海灯”,是清末秀才、南澳岛深澳乡人康盖泉所撰,它以“石岩”为冠首,说古刹地理上位于屏山岩的西天岭附近,而又可观赏到夜间南海上的渔火,对仗工整,意境高深,是一妙对。
(福字厅)
    我们来到古岩最高点的祖堂与佛厅。祖堂原叫“兰若精舍”,也叫“福字厅”,如今厅内奉敬仁智祖师玉雕坐像。

    仁智是100多年前的人,少年出家,晓畅佛理,当过江苏宜兴县显亲寺的方丈,中国高僧释虚云曾向他参拜学道。他开创叠石岩寺,广播佛道,声名显著。他又善于作诗,可惜失传,今只留下一首《答刘同知东升谒》;
为问桃花几时红,不知春夏共秋冬。
终日山中寻鸟迹,竟夕海里探鱼踪。
兔角弯弯挑水月,龟毛直直系秋风。
两头泥牛斗落海,一拳打破太虚空。
    关于这首脍炙人口的妙诗,有一个民间故事。
    相传光绪年间一个秋日,云澳两位女居士,翻山越岭来叠石岩拜佛,隔天仍不见归家。家人便报告南澳同知官刘东升。刘东升闻报村女失踪事件,心里猜出几分缘由。第二天一早,就坐轿到叠石岩查访。旭日东升,山峰刚醒。想不到仁智早已出岩相迎,这倒叫刘东升大吃一惊,便问道:“大师何知我之将到?”仁智笑着答道:“前天风云骤变,大雨倾盆,贫僧猜出今早必有大人驾光临。”刘东升暗自称奇。
    两人来到佛祖厅品茶。刘东升问:“久仰大师盛名,德高望重,佛理精通,未知能作诗吗?”仁智笑着回答:“颇晓一二,请同知大人出题。”刘东升说:“你这山岩附近有桃花村,佛厅洞口又有一株桃树,今已入秋,未知桃花几时红?就以此为题吧。”仁智手摸美髯,叫弟子拿出文房四宝,当即挥毫疾书,写出上述那首诗来。
    刘东升看诗,不觉心中惊叹。大师已知自己来意,想起前天实在是下了一场暴雨,两位村女可能被山洪冲落山坳。便令左右,速往山坳寻找,果然在一处坑隙内寻到两具女尸。经查勘,确系被骤发的山洪冲下山岩而淹死。自此,刘东升对料事如神的仁智佩服得五体投地,两人成为知交,经常对诗谈道。附近的果老山巅曾有石刻“光绪十六年,刘东升、僧仁智谈道于此”。
   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,都说明仁智非常聪明,又仁又智。祖堂位于山峰高处,却常年有一股山泉涌出。释定根大师在涌出山泉的石壁上,题刻“智慧泉”三个字。泉水,甜淡甘洌,源源不断,犹如法乳,滋润子孙。哪位游客有带口盅或瓶子的,就取点智慧泉品尝,让你增长智慧!